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惠园智识 | 我院研究员近期接受采访、研究成果速览

4月6日 董秀成研究员接受中国石油报采访

41日,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召开第15次部长级会议。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同意5月增产35万桶/日,6月再增产35万桶/日,7月增产约44万桶/日。沙特阿拉伯还表示,将在未来3个月内逐步取消100万桶/日的额外减产,即5~7月分别将自愿减产计划减少25万、35万和40万桶/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欧佩克+达成逐步放松减产限制的结果是符合预期的。前段时间,国际油价上涨较快,38日,布伦特油价个别时段曾经一度冲至70美元/桶。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调整产量来稳定油价。油价上涨是一把双刃剑,油价上涨过快,虽然对产油国有利,但是也会导致北美页岩油的产量增加,一旦供需关系再次失衡,价格还会下跌。同时,当前的国际油价无论对于欧佩克还是非欧佩克国家都是可以接受的。

41日,国际油价上涨,WTI原油期货价格较前一日上涨2.29美元/桶,达61.4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较前一日上涨1.32美元/桶,达64.86美元/桶。董秀成对于这一天油价的上涨给出了更为客观的分析。他认为,期货市场存在金融家的趋利行为。各大机构分析师在会前预期欧佩克+降低限产幅度将更大,会议结束后虽然没有预期那么大,但随着美国相继推出财政救助和刺激政策,市场预期随着经济情况好转供求关系会发生变化,如果供应没有跟上,预期油价上涨就会买入。

5月10日 王志民研究员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不断增长:商务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我国对外直接投资206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 记者注意到,从具体领域来看,流向制造、信息传输等领域的投资增长较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王志民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拥有丰富的产能与相对丰富的资金,而制造业跟民生息息相关,吸引大量的就业,因而中国企业去投资当地制造业,也是利好当地的民生。”

王志民还表示,“虽然疫情持续一年多,但各国的经济仍需持续发展与增长,因此离不开投资,而中国是疫情控制最好的国家,这为我国对外投资提供了一个好的发展基础。”

从投资目的地来看,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稳步增长。王志民是“一带一路”最早研究者之一,他告诉记者,“由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经过近8年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响应。我国推动的项目建设进展非常顺利。目前有很多项目已建设完成,也有些项目的配套设施还在建设中,还有的项目还在寻求合作,总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有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旬,我国已经与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2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在业界专家看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望未来,王志民认为,“在疫情背景下,防疫产品相关领域仍存在发展机遇。并且在后疫情时代,健康产业也面临很大的发展机会。同时,我国企业‘走出去’应与国家的战略发展相配合,我国2020年提出了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预计更重视东西部平衡发展,国际循环带动和优化国内循环发展。”

不过,风险与机遇并存。 王志民也对记者说,“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沿线国家内部政局不稳定的风险和法律风险。”

5月10日 李长安研究员在腾讯新闻灼见发表观点(节选)

5月11日,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揭晓,这是继2010年之后,我国再次摸清人口家底。在过去十年,我国的人口形势发现了显著变化。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逐年下降,曾经长期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人口红利”也呈现出渐次衰减的趋势。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应对“人口红利”衰减带来的冲击,是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需要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

“人口红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中国充分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的起点。根据相关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的四分之一强得益于“人口红利”,与此前“人口红利”对日本、新加坡等国经济腾飞的贡献率基本相当。很显然,随着“人口红利”的衰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会产生重大影响。事实上,十年来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口结构的变化造成的。也即由于劳动年龄人口的总量和占比持续性的下降,将会对投资和消费产生不利影响,进而成为经济增速减缓的重要诱因之一。

在劳动力市场上,“人口红利”的衰减表现为“招工难”、“用工荒”现象的不断加剧。早在本世纪初期,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开始出现了“招工难”、“用工荒”现象。在很短的时间内,这种现象迅速扩展到了全国。由于用工紧张,劳动力成本也开始不断上升,这又对我国的竞争优势产生不利的影响。

为了应对“人口红利”衰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我国开始实施了积极的人口政策。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不断放宽人口生育政策,努力改善人口结构。2013年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两年后的2015年又推出了“全面二孩”政策。从政策效果看,短期效果比较明显,二孩率迅速上升,带动了出生人口的增加。但从长期看,人口增长依然没有摆脱继续下行的趋势。即便未来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但“人口红利”衰减的趋势仍无法扭转。因此,有必要在放宽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减轻生育和抚育成本,提高适龄人口的生育积极性,努力扭转生育率持续下降的趋势。

除了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外,稳妥推进延迟退休也成为政策的必要选项。据统计,目前我国60-64周岁的老年人力资源有近8000万。如果能够将这部分老年人力资源挖掘出来,那么对于缓解我国的社保养老压力,增加劳动供给,延长“人口红利”,都大有裨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转变,是应对“人口红利”衰减的根本之道。“人口红利”衰减倒逼科技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60%左右。以机器人为例,如今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生产和引进机器人最多的国家之一。当然,应对“人口红利”衰减带来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人口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努力争取以“素质红利”取代“人口红利”。我国虽然人口总量庞大,但高素质人才的规模依然偏小,远远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呈现稳步提升态势。但总体来看,素质不高、缺乏一技之长的劳动力依然是主体。因此,加强人口与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尽快打造一支素质高、技能强的人口与劳动力队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

4月 冯辉研究员研究成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流量额为186.9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13.7%,7年来中国已累计对沿线国家投资1173.1美元。

2019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额位列前10位的国家中除俄罗斯为欧洲国家外,其余均为亚洲国家,其中,中国已成为老挝、柬埔寨、新加坡等国家的第一外资来源国。我国最主要的投资地点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并呈现由南亚、中亚、西亚和北非、独联体、中东欧地区依次递减的趋势。

“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沿线国家的税收征管竞争对我国税收征管的影响

第一,促进我国颁布涉外减税措施、降低税收负担。比如在所得税方面,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正式生效,内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降低了企业所得税税率、规范了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另外,在货物和劳动税制方面,我国实行了“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税收制度改革,促进增值税制向国际增值税的实施标准靠近。

第二,促进我国完善税收征管体制、提升税收征管效率。从2014年开始,我国通过移动税务系统和在国内两大社交媒体平台(微信和微博)上开通公众号,整合纳税服务功能。2015年,通过“互联网+税收”挖掘大数据服务纳税的潜力。国家税务总局于2017年推出“金税三期”系统,方便不同印花税的电子报税。2018年,我国将省级以下的国家税务局与地方税务局合并,进一步优化征管体制、提高征管效率。

第三,促进我国提升税收体系的廉洁度,提供更加优质的纳税服务。十九大以来,我国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为降低纳税人的显性和隐性成本提供了保证。此外,税收征管机关致力于向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产品,强化税制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服务功能。比如《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要求做好税收服务与管理的通知》(2015)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税收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通知》(2017),均强调通过提高政府的治理和服务能力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高对外资企业的税收征管效率、合理减轻外资企业的投资成本、在更高水平上促进外商投资。

“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沿线国家的税收征管竞争对区域税收征管秩序的影响

国际税收征管竞争对“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沿线国家产生了一系列积极影响。一方面,沿线国家的直接税整体简化、税负下降,间接税设计不断优化,关税水平持续稳定下降。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在税收征管竞争的影响下积极寻求区域税收征管合作。2018年5月,“一带一路”税收合作会议成功举办,会议就税收法治、纳税服务、税收合作以及争端解决达成广泛共识。会后,各方联合发布了《阿斯塔纳“一带一路”税收合作倡议》,在竞争中谋求更加深入和广泛的税收征管合作。2019年4月,34个国家和地区的税务部门共同签署了《“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正式建立。

国际税收征管竞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跨国企业必须花费较高的成本来了解和接受不同国家的税收制度,国际税收征管竞争提升了企业从事国际贸易与投资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税收征管竞争人为减少了应税利润,为跨国公司提供了更大的避税空间,造成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损害了相关国家的税收主权,从而进而损害一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内容来源:中国石油报、中国经营报、腾讯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