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我院研究员接受主流媒体记者采访

第四届进博会10日在上海闭幕。本届进博会吸引了5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600多家企业参展,来自全国各地的39个交易团、599个交易分团也都加大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洽谈合作。进博会暨虹桥论坛开幕式万众瞩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二十周年高层论坛成功举办;虹桥论坛12场分论坛以及《世界开放报告2021》发布暨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智库专家学者关注进博会开幕式及进程,在主流媒体上发表观点。

蓝庆新研究员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

深秋的浦江两岸,层林尽染绚丽多姿。“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习近平主席的声音传向全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蓝庆新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彰显了中国维护全球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大国担当,无疑给世界经贸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也必然得到世界各国和跨国公司的欢迎,给我国外贸发展带来机遇。”

李长安研究员于《新京报》发表观点

习近平主席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

这三个“不会变”,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庄严承诺,也是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的一种宣示,更是中国发展自信的具体体现。

进博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中国着眼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这使得本届进博会的举办意义非同寻常。连续四年如期举办的进博会反复证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欢迎全球其他经济体参与中国经济建设,并共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

中国发展的自信,来自于正确的战略和政策选择。随着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中国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与之相适应,中国的贸易模式逐渐从出口导向型向强调进出口综合平衡转变。进口对于改善民众的生活质量,提高技术水平,弥补国内的“短板”,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世界各国仍在饱受疫情冲击,产业链供应链面临中断的风险,世界经济仍处在下降通道中。得益于率先基本控制住了疫情,中国的经济得到很快的恢复,并迅速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经济体。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这个成绩在依然处于阴霾状态的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无疑是一抹亮色。如今,中国已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在经济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中国适时提出了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与此同时,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使得对国外需求持续扩大。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的进口货值12.78万亿元,增长22.6%。

中国有广阔的市场,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业已成为外资青睐的投资热土。随着中国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扎实前进,中国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带给各国投资者更多收益。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595.1亿元,同比增长19.6%,引资结构持续优化。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外资对中国的信心也在不断提高。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2021年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60%的欧资企业将扩大在华业务规模,比去年提高8个百分点。中国美国商会调查显示,66%的美资企业计划在中国增加投资,比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

正因为如此,本届进博会吸引了58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参加国家展,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参展商亮相企业展,国别、企业数均超过上届。据进博局统计,今年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回头率超过80%。从首届的578.3亿美元意向成交额,到第二届的711.3亿美元意向成交额,再到第三届在疫情影响下依然达成726.2亿美元的合作意向,预计本届进博会的意向成交额仍将再创新高。

值得关注的是,在本届进博会上,中国再次宣布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的新举措。包括将增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优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将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有序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开放,等等。这些新举措可谓干货十足,诚意满满。相信随着这些新举措逐步落地,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将更加敞开,也必将使更多国家和人民获得发展机遇和实惠。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新京报、人民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