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智库成果» 专家观点

专家观点

《前线》原珂:构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生态链

作者:原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本文原发于《前线》杂志 2021年第5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2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20209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衔接起来,在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提出,党中央已从战略上布好局,我们要在紧要处落好子,率先探索有效路径。第一“子”就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要求我们学史力行,把党史学习教育和科技创新工作深度融合,力争形成学党史、促实践,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的新局面。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并明确要求“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重大颠覆性创新陆续发生,科技创新愈发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的关键。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时代的北京注定将要走向日益开放的发展轨道,提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战略性、前瞻性和耦合性,愈发成为当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亟须解决的重要议题。

融合发展,内生驱动:推动科技与经济、产业的深度融合与联动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并提出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等方面,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亟须加大应用科学的发展和利用,强化科技服务北京经济的支撑力。这也要求在基础研究和战略性技术领域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在国家创新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推动科技与经济、优势产业等的深度融合与联动发展,夯实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一般而言,城市功能是一座城市赖以发展的主要源动力,应当与该城市所具备的比较优势和现有主导产业紧密结合。一个国家和城市的经济实力主要体现在经济规模有多大、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经济规模有多大意味着这个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有多大,而合理的产业结构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无穷的动力。对此,则应充分发挥现有科技资源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市场导向,立足当前首都城市发展、产业升级、安全保障、社会民生、环境保护等重大现实需求,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着力提高科技成果的商业化效率。与此同时,切实推进科技与产业的创新融合,围绕金融、媒体、商业、医疗、文化等首都传统领域,加强科技的引进和应用,推动模式的创新和改进,形成科技与产业良性互动、互补互促的融合发展局面。

加强创新改革力度,持续优化和完善科技生态系统,强化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关于创新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有个非常精辟的比喻,“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我们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系,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实践中,要注重金融、科技等服务业及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引领示范区,发挥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作用。例如,科技企业孵化体系作为北京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创业孵化载体,运用市场经济规律,与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他创新资源有机组合形成的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北京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等科技企业孵化机构高度密集,已然成为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

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作用。从根本上来说,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从创新全链条上来布局和发力。按照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要求重构创新链条,把政府布局与市场发现相结合,突出金融在整个创新链条中的支撑作用,前期提供源头活水、中期提供资金保障、后期持续跟进成果转化,以资金链支撑创新链、引导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深圳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魔杖,创新型金融工具与创新经济是一对亲密的孪生兄弟,甚至是创新经济的组成部分。深圳金融中心的特征和动能就是为创新服务,如深圳混合型创新金融打造了一条为高新技术企业从诞生到成长的资本链,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血液。

此外,还应坚持绿色科技创新。应坚定不移地以低碳化、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服务化作为发展方向,大力推广以绿色、智能、协同为特征的创新能力,形成完善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区域协同,联动发展:深化京津冀区域协同,着力构建首都创新圈

作为大国首都,北京不仅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还是建设雄安新区的重要推动力,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平台。因此,要坚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京津冀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区域协同。

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视角出发,一方面,可以尝试构建首都创新圈,以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换言之,构建首都创新圈主要是从创新的角度,突出北京的科技创新中心功能,推动京津冀三地的创新资源和要素一体化协同。结合实际,首都创新圈应是以“三城一区”为基点,以天津滨海新区、河北雄安新区为支点的、以覆盖京津冀主要地区的区域创新共同体。北京作为整个区域产业生态系统中的研究群落,是重要的知识、技术创新源;天津是产业创新和有效承接北京研究成果的转化基地;河北处于创新应用群落,是产业创新的最前线,是技术扩散与创新升级的助推器和协调者。着力构建首都创新圈,不仅是推动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而且有助于推进京津冀产业升级,推动科技创新资源的共建共享,加快创新一体化进程,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其一,推进首都创新圈可以打破现有的行政壁垒,促进创新要素的有序流动,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同时,创新圈是人才等创新要素最为密集的地区,是先进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集聚地,也是先进技术的发源地和应用场。培育发展创新圈,还可以有力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其二,能够促进创新要素的集聚与流动,对于北京和全国其他地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依据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需求,由关键点引领线,由关键线带动面,由关键面交织成网络,按照“强点、成群、组链、结网成系统”的思路实现产业协同创新。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择机启动“京雄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建设工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以中关村为代表的首都科技创新力量,近年来不断加大向天津、河北的资源转移与合作,一批重大项目逐步落地实施,已形成多点开花之势,为区域科技创新协同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为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区域联动,可以参考长三角、珠三角等科技创新走廊模式,依托京雄高速、京雄城际铁路等交通干线,加快规划建设“京雄科技创新走廊”。一是此区域具备一定的现实发展基础,沿线已有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清华大学重大科技项目(固安)中试孵化基地、永清智能控制产业园、固安产业新城以及涿州的中关村和谷创新产业园等重大功能节点,“京雄科技创新走廊”的规划建设可以进一步推动科技、产业、企业在新的空间格局下深度融合发展。二是有利于促进区域性科创产业的平台效应和品牌效应,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构建统一、规范的政策环境,可以加大对科研院所、重点企业、中小创新企业等市场主体以及高端人才、创新资本等资源的吸引力,形成科技创新与产业联动发展的生态系统。预期建成后的“京雄科技创新走廊”也将与长三角的“G60沪嘉杭科创走廊”、珠三角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并列构成中国三大创新走廊,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的“三驾马车”。

此外,还应努力促进北京创新资源的溢出辐射,推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在津冀转化,引领区域创新链、产业链、资源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和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建设,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科技赋能,引领潮流:率先探索建设北京区块链科技创新高地

科技的进步与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技术创新已成为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高的主要源泉。近年来随着国家将区块链作为战略性技术,区块链再次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市场经济领域高度关注的热点。

202061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北京市区块链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其中明确要求“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全方位推动区块链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应用示范和人才培养,打造经济新增长点,为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并力争到2022年,把北京初步建设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区块链科技创新高地、应用示范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形成区块链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北京方案”,建立区块链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互动的新体系,为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进程中,要注重“三个结合”。原创引领与需求驱动相结合。强化区块链理论研究和自主可控技术创新,推动部署影响大、预期效果明显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打通创新链、应用链、价值链。系统布局与动态调整相结合。围绕区块链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产业发展、要素配套等方面进行系统布局,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工作重点及计划安排。即期投入与持续支持相结合。统筹把握区块链发展规律与阶段需求,按照长短结合的思路,建立健全差异化的财政政策机制,打造区块链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

优势主导,各有侧重:推进“三城一区”统筹发展形成优势合力

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要支撑的“三城一区”,是引领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承载地。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建设要求,坚持提升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引领辐射能力,规划建设好“三城一区”,并以此为重点辐射带动多元优化发展的科技创新中心空间格局,构筑北京发展新高地,推进更具活力的世界级创新型城市建设。

中关村科学城着力点为“学”。重点在原始创新上发力,发挥高校院所和领军企业的主力军作用,推动校企合作,建立新型的产学研合作体系,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怀柔科学城着力点为“研”。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围绕物质、空间、地理系统、生命、智能五大科学方向,对接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等主体,布局承接国家重大科技计划落地的交叉平台,开展基础前沿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未来科学城着力点为“技”。以应用技术为主,集成中央在京科技资源,鼓励入驻央企加大研发投入,强化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安全自主可控,打造大型企业集团技术创新集聚区,争取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点为“产”,以科技成果中试和产业化为主,加强与“三城”对接协作,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培育千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三城一区”如何在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协同联动发展,以更好地发挥“3+1>4”的协同作用与功效,是当前亟须探讨与着力解决的重点议题。很大程度上,“三城一区”作为北京加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和主阵地,虽各自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彼此之间更需协同联动发展,以形成优势主导下的集聚合力。聚焦服务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强原始创新、自主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优化创新生态,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环境。

内容来源:前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级课题“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及其协同推进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20YB0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