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家观点

专家观点

《经济日报》智库版:(王颖)优化开放创新生态提升全球竞争力

作者:王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本文原发于:《经济日报》2024-06-21 智库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指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前瞻谋划和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表明,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不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融入全球分工体系,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持续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初步形成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坚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扩大包括基础研究在内的多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吸引国际创新资源,共同研发新产业技术,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目前,我国已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2个自贸协定,加强了与贸易伙伴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数字贸易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同时,签订了百余个双边投资协定,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扩大对外投资并吸引优质外资流入。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制度先行先试,更好地吸引全球创新成果和优质项目落地,利用区域溢出效应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海南为例,2018年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提出大力发展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贸易等高新技术产业。海南高新技术企业连续多年保持年均40%以上的增速。

同时也要看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仍面临一定风险挑战。个别发达国家对我国高科技领域实行“小院高墙”的封锁政策,采取“脱钩”“断链”和出口管制的策略以遏制我国科技发展。未来,我国仍需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第一,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深化外贸供应链国际合作,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培育外贸新动能,促进新业态发展。既要以进口多元化策略推动优质中间品进口,又要促进先进制造业的产品出口和企业出海。

第二,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顺应全球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前瞻谋划和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不断健全科技安全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补齐开放创新制度短板,提高统筹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要素的能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增强我国对全球创新资源要素的吸引力,赢得未来科技竞争新优势。

第三,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升驾驭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力,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增强在国际大循环中的话语权,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程,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改革,为全球经贸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